姓名:杨勇
学位/职称:博士/教授
研究领域:低维凝聚态物理与器件;绿色氢能与新能源技术;先进气体传感器及人工嗅觉技术
个人简介:
杨勇,男,1988年12月生,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教授,物理学和电子信息专业硕士生导师,绿色氢能与先进催化江西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先后获得江西省“杰青”、江西省“双千计划”科技创新高端人才、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江西师范大学“青年英才”等人才称号。
在科研方面,长期从事低维凝聚态物理与器件、绿色氢能与新能源技术、先进气体传感器及人工嗅觉技术方面的研究。目前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级科研项目10余项,个人累计获批研究经费约300万元。近年来以第一/通讯作者身份在相关领域学术期刊(包括Applied Physics Letters, J. Hazard. Mater.,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Sens. Actuators B. Chem., J. Colloid Interf. Sci., J. catal.等)发表SCI 1区和2区学术论文30余篇,同时担任多种国际学术期刊(包括Matter,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Sens. Actuators B. Chem.等)审稿人。研究成果获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1项。以第一发明人身份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学位论文通讯评审专家。
在教学方面,承担《大学物理》、《线性代数》、《光电材料》等本科生课程和《纳米传感器》等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工作。目前主持了江西省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江西师范大学教学改革重点项目等多项教改课题,荣获江西师范大学“三育人”先进工作者称号;作为第一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获得全省大学生、研究生物理教学技能比赛一等奖、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江西师范大学大学生学术课题”、“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项目多项。
联系方式:
办公电话:15970631640
电子邮箱:yyang@jxnu.edu.cn
办公地址:实验大楼东101-02
教育背景:
博士(硕博连读),材料物理与化学,中国科学院大学,2009-2014
学士,材料物理,安徽大学,2005-2009
工作经历:
2023年12月- 至今:教授,物理与通信电子学院,江西师范大学
2017年12月-2023年11月:副教授,物理与通信电子学院,江西师范大学
2014年7月-2017年11月:讲师,物理与通信电子学院,江西师范大学
科研项目(省部级及以上):
(1) 江西省“双千计划”科技创新高端人才项目(项目编号: jxsq2023201128;经费:100万元),江西省省委人才工作组,2023年1月-2026年12月,主持人。
(2) 江西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经费:20万元),江西省科技厅,2024年1月-2027年12月,主持人。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62361033;经费33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024年1月-2027年12月,主持人。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51962009;经费40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020年1月-2023年12月,主持人。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51602134;经费20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2017年1月-2019年12月,主持人。
(6) 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计划青年人才项目(项目编号: 20204BCJ23004;经费:30万元),江西省科技厅,2020年1月-2022年12月,主持人。
(7)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编号: 20224BAB204026;经费:10万元),江西省科技厅,2023年1月-2025年12月,主持人。
(8)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项目编号: 20192BAB206011;经费:6万元),江西省科技厅,2020年1月-2022年12月,主持人。
(9) 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项目编号: 20151BAB216008;经费:5万元),江西省科技厅,2016年1月-2018年12月,主持人。
学术成果(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
1. In-situ construction of direct Z-scheme NiO/Bi2MoO6 heterostructure arrays with enhanced room temperature ether sensing properties under visible light irradiation,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23, 458, 131936.(SCI 1区,权威期刊,影响因子:12.2)
2. Light-assisted room temperature gas sensing performance and mechanism of direct Z-scheme MoS2/SnO2 crystal faceted heterojunctions,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22, 436, 129246.(SCI 1区,权威期刊,影响因子:12.2)
3. Crystal facets engineering and rGO hybridizing for synergistic enhancement of photocatalytic activity of nickel disulfide,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020, 384, 1121402.(SCI 1区,权威期刊,影响因子:12.2)
4. Facet-specific NiCo2O4/Fe2O3 p-n heterojunction with promising triethylamine sensing properties. 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 2024, 653, 1539−1547.(SCI 1区,权威期刊)
5. Crystalline Ni5P4/amorphous CePO4 core/shell heterostructure arrays for highly-efficient electrocatalytic overall water splitting. 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 2024, 655, 565–575.(SCI 1区,权威期刊)
6. Gas sensing activity and mechanism of Aurivillius-type Bi2MoO6 nanosheets with different crystal facets. 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 2024, 418, 136290.(SCI 1区,权威期刊)
11. Active sites and intermediates adsorption regulation of Ni5P4 porous nanosheets arrays through Ce doping toward efficient electrocatalytic overall water splitting,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2023, 122, 233901.(SCI 2区)
12. N-doped Fe nanoparticles confined in carbon matrix for high-performance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2022, 120, 133901.(SCI 2区)
13. Reduced graphene oxide encapsulated octahedral NiSe2 nanocrystals with dominant {111} crystal facets for efficient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 Molecular Catalysis 2024, 563, 114286.(SCI 2区)
14. Crystal facets-controlled NiO/SnO2 p-n heterostructures with engineered surface and interface towards triethylamine sensing.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2023, 947, 169503. (SCI 2区Top)
15. Boosting the OER performance of nitrogen-doped Ni nanoclusters confined in an amorphous carbon matrix, Inorganic Chemistry 2022, 61, 2360-2367.(SCI 2区Top)
16. Synergistically coupling of manganese-doped CoP nanowires arrays with highly dispersed Ni(PO3)2 nanoclusters toward efficient overall water splitting, Inorganic Chemistry 2022, 61, 14201-14210.(SCI 2区Top)
17. Controllable synthesis of one-dimensional NiS2 nanotube and nanorod arrays on nickel foams for efficient electrocatalytic water splitt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 2021, 46, 50-60.(SCI 2区Top)
18. A systematic study on the crystal facets-dependent gas sensing properties of anatase TiO2 with designed {010}, {101} and {001} facets, Ceramics International 2019, 45, 6282-6290.(SCI 2区Top)
19. High-energy {001} crystal facets and surface fluorination engineered gas sensing properties of anatase titania nanocrystals, Applied Surface Science 2017, 423, 602-610.(SCI 2区Top)
20. Enhanced gas sensing properties of the hierarchical TiO2 hollow microspheres with exposed high-energy {001} crystal facets,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2015, 7, 24902-24908.(SCI 2区Top)
21. 限域型N掺杂Fe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第一发明人,授权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2210095493.6)
22. 一种钴掺杂磷化铜二维介孔纳米片阵列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第一发明人,授权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2111223023.5)
23. 双功能电解水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第一发明人,授权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2010173562.1)
24. 负载的硫化镍纳米棒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第一发明人,授权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2010173667.7)
25. 纳米级气敏传感器的形成方法(第一发明人,授权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711127757.7)
26. 一种丙酮气体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第一发明人,授权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510385479.X)
27. 一种分等级多孔二氧化钛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第一发明人,授权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510386263.5)
28. 二氧化钛-银复合核壳结构球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第一发明人,授权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410087821.3)
29. 微/纳分级结构二氧化钛微球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第一发明人,授权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 201310723474.4)
30. 一种由纺锤状单晶构成的花状结构二氧化钛及其制备方法(第一发明人,授权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201210008418.8)
荣誉与奖项:
(1) 安徽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二等奖),安徽省科技厅,2016
(2) “三育人”先进工作者,江西师范大学,2017
(3) 星级课程教学奖(三星级),江西师范大学,2018
(4) 教育实践优秀指导教师,江西师范大学,2023
社会兼职:
(1) 通讯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2) 学位论文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
(3) 会员,中国化学会
(4) 会员,江西省物理学会
(5) 会员,江西省材料学会
(6) 评审专家,湖南省科技厅科技咨询专家库
(7) 评审专家,江西省科技厅科技咨询专家库
(8) 审稿人,Matter,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Sens. Actuators B. Chem.等期刊
招生要求:
本课题组所在实验室为江西省重点实验室、江西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江西省院士工作站、江西省优势科技创新团队等的依托单位,研究条件优越,各类设备原值达2000余万元,拥有一系列低维材料合成、光/电/磁学特性测试及器件性能评估平台(包括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紫外可见光光谱仪、原子力显微镜、微区Raman光谱仪、综合物性测量仪等)。此外,我们还拥有多个计算机集群工作站,能进行材料特性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辅助实验工作,助力发表高水平论文。
课题组研究经费充足,目前有多个研究项目正在开展,有多个研究方向可以选择,可为研究生提供丰厚的助研津贴和优越的办公条件。此外,课题组每学期为研究生提供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拓展研究思路和眼界。导师可推荐优秀毕业生至国内外知名高校或中科院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或进入相关的大型半导体类公司(中芯国际、京东方等)从事研发和技术开发工作。欢迎具有物理、电子信息、材料学、光学、化学等学科背景的学生报考,期待你的加入。
指导学生情况:
已指导毕业研究生5人;
就业去向: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公司,省重点高级中学,政府单位公务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