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师范大学是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和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学校是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全国第一批学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现有15个博士学位授予点,其中 一 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14个 (马克思 主 义 理论 、中国语 言文学、 化学、心 理学、教 育学、中 国史、数 学、地理 学、管 理 科学 与工程、 体育学、 物理学、 生物学、 外国语言 文学、新 闻传播学 ),专业 学位博士授 予点1个(教育博士),7个博士 后科研流 动(工作)站,26个一级学科硕 士 学位授予点,22个硕士专业 学位授予 点。
根据江西省教育厅《关于实施2025年 江 西 省基础教 育师资硕 士研究生 培育计 划的通知》(赣教师字〔2025〕 8号)精神,江西师范大学是独立承担培育计 划 高 校。
江西师范大学物理与通信电子学院传承于国立中正大学,1946年开始招 收物理学本 科 生 ,1986年 获 批江西省第一个物理学硕士点(理 论 物 理 ) , 2010年获批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 点,2019年 获 批 物 理 学 国 家 级 一 流 本 科 专 业 建 设 点 , 2021年 获 批 物 理 学 一 级 学 科 博 士 学 位 授 权 点 , 是 全 省 重 要 的 物 理 人 才 培 养和 科研基地 。经过 80年的建设 与发展, 物 理学学 科已形成 理论物理 、粒子 物 理与原子核物理、 凝聚态物理、光学 等4个学科 方向。
物理学学科拥有一支年龄分布合理,学缘结构多元化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67人,其 中教授 18人、副教 授 27人 , 具 有博士 学位者 66人,教育 部新世 纪 优秀人才 1人 ,省“双千计划”科技创新高端人才 1人,省“双千计划”科技创 新高端青年人才 2人,省“双千计划”创新领军人才长期项目(青年类) 1人 , 省“赣鄱英才555人才工程” 1人,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 3人,省主要学 科学术和 技术带头 人7人,省“双千计 划”青年 人才1人,省井冈学 者特聘教 授1 人,省青 年井冈学 者2人,江 西省优势科技创新 团队1个。
现有先进电子材料与器件江西省重点实验室、绿色氢能与先进催化江西省重 点实验室、江西省微纳材料与传感工程实验室、江西省“ 2011” 协 同 创 新中心 和江西省 磁性传感器件院士 工作站等5个省级科研平台, 以及凝聚 态物理研 究所、 量子科学与技术中心、现代 光学研究所等3个校 级科研平台。
物理学学科科研成果丰硕,近五年,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46项、省级 科研项 目28项 , 立项经费 约2300万元。在Nature 、Nature Energy 、 PRL 、AM 、 AFM 、 PRA 、 PRB 、 PRC 、 PRD 、 PRE 、 PRApplied 、 JHEP 、 Light: Science and Applications 、npj Quantum Information 、 OL 、 OE 等国际顶 级/权威期刊上发 表高水 平 学术论 文200余篇 , 授权发 明 专利80项 。获江 西 省科技 奖 多项, 其中省 自然科学奖 一 等奖1项。学院致力于建设植根江西、面向全国、放眼全球,特色 鲜明、水平 一流的理工学院。
一、培育计划招生对象
培育计划面向全省中小学、中等职业院校、幼儿园在职教师,以及教研室、电教馆、 装备站、教 师发展中心、教师进修学校 等事业单位教职工 ,按 照个人自愿申请、单 位推荐、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市直单位由所在设区市教育行政部门) 审核的 流 程组织报名 。培育对象的基本条件如下:
1.在职教职工,身体健康,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已获得本科毕业证和学士学位证,且获得学士学位满3年以上。
3.年龄50周岁以下,自主学习能力较强,且有提升学位意愿的中青年教职工。
二 、招生专业、计划数和联系方式
序号 | 学院 | 同等学力学科专业 | 计划数 | 联系方式 |
1 | 江西师范大学 物理与通信电子学院 | 物理学 | 80 | 曹老师 18779161963 邹老师 13576109023 |
学校研究生院咨询电话:宋老师,0791-88127371
三、报名方式
(一)个人申请。个人填报申请表(见附件 1),向所在单位、所属教育行政 部 门逐级提出申请,所属教育行政部门 自接到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等相 关工作。
(二)网上报名。 经所属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学员本人登录江西省智慧教 育平台首页,点击“服务大厅”“热门服务”中“培育计划报名系统”( 网址 :https://www.jx.smartedu.cn/) 选择培育院校及专业,上传相关材料完成报 名。学校在线进行资格审核后,将告知审核结果并通知缴费,学员在限定时间内完成 费用缴纳。原则上学员应当报考本人任教学科或本科学位相关或相近专业。
(三)信息确认。拟申请硕士学位的学员登录学信网“全国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 士学位管理工作信息平台”录入个人信息完成网上报名,并在线下确认,具体要求培 训期间另行通知。
四、费用缴纳
(一 ) 第 一 阶段(培育阶段即同等学力课程学习阶段)费用
培 训 费 为 10000元/人 , 分2年 缴 纳 , 每 年 缴 纳 5000元 ,往返交 通费、伙 食费、 水 电费、 住宿费由教师个人承担(线下学习期间学校提供宿舍,教师可自愿选择 是否在校住宿),具体费用根据有关收费标准执行。
(二 )第 二 阶段(同 等学力撰 写硕士学 位论文及 答辩阶段 )费 用
根据上级部门规定,收费标准如下(如果上级部门调整收费标准, 按新标准执 行): 文科第二阶段学费9000元/生;理科、艺术类第二阶段学费9700元/生。
五、教学组织
采取线下集中授课、线上辅导和自学相结合方式,总时长不超过70天 。培 育 院校 分2个学年、4个学期完 成授课,均安排在 寒暑假进 行。
1.线下教 学。第1、 3学期(暑假段)安排线下集中授课,每 学期计划用时25天左右;
2.线上教学 。第 2学期 (寒假段)安排 线上网络授课,计划用时 100学 时左右;
3.结业考核。第4学期(寒假段)提交结业论文。
六、证书颁发
第一阶段:修满培育计划课程、获得规定学分并通过结业论文考核的学员,由学 校颁发省教育厅监制的研究生班结业证书。
第二阶段:鼓励取得结业证书的教师,自愿参加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外语 水平、学科综合水平全国统 一 考试 (考试科目见附件 2), 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按 国 家 有 关 政策和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附件1.docx
附件2.docx